要想要宝宝健康成长 这些营养必不可少

发布于 2021-11-19 15:03

  我们知道婴幼儿时期,宝宝的主要饮食来源来自母乳。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需要的营养越来越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宝宝进行辅食喂养了。那么可供婴幼儿食用的辅食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感兴趣的朋友快来围观吧。

  婴儿在出生六个月以后,单纯的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给婴儿添加乳制品外的其他食物,这些添加的食物就称为辅食。常见的婴儿辅食有蛋黄、米粥、米粉、果泥、肉松、果汁、面条等。

  辅食种类婴儿米粉:这是婴儿的第一个固体食物,是不容易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婴儿谷物应用勺来喂,不要把谷物放入奶瓶。一开始给宝宝只吃1汤匙,调得稀一些,便于宝宝接受,能用母乳或配方奶混合谷物。

  速溶纯蛋黄粉:整只鸡蛋水煮,开锅后再煮10分钟,把鸡蛋煮老,尽快将蛋黄与蛋白剥离。从1/4个开始添加,放一点点温水、米汤、奶或果汁搅拌成糊,用小勺喂宝宝。等宝宝能够顺利吃完后,再逐渐增加到1/2个,1天1次;也可给宝宝直接冲泡市售速溶纯蛋黄粉。

  半流质淀粉食物:如米糊或蛋奶羹等,可以促进宝宝消化酶的分泌,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

  水果泥:可将苹果、桃、草莓或香蕉等水果,用匙刮成泥喂宝宝,先由一小勺,逐渐增至一大勺。

  蔬菜泥:可将土豆、南瓜或胡萝卜等蔬菜,经蒸煮熟透后刮泥给宝宝喂服,逐渐由一小勺,增至一大勺。

  蛋黄:蛋黄含铁高,可以补充铁剂,预防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在给婴儿辅食添加时,很多妈妈会选择蛋黄作为宝宝的辅食,建议不要在初期给宝宝添加,因为蛋黄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不易被宝宝消化吸收,此外,过早添加蛋黄会引起婴儿的过敏反应。

  添加原则一种到多种: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开始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尝试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增加好几种。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提供营养按顺序很重要。

  从稀到稠: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后发展到固体食物。

  从细小到粗大:宝宝的食物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锻炼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妈妈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

  从少量到多量: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以后逐渐增加。

  遇到宝宝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