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夏季热伤风如何预防和治疗

来源:复禾健康网

夏季感冒如果没有引起并发症,如头部或其它部位特别的疼痛,或是长时间连续高热,那么患者只需吃点解热镇痛药,再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愈。应注意多喝白开水,因为夏季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感冒时容易发烧,而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体液。

夏天会随着天气的燥热,人们的心情也会跟着烦躁,这时候很多人都会采取自己的降温方法,吹风扇,空调,吃冰凉的食物。其实这样最容易热伤风了。因为感冒的季节性特别强,一年四季都容易感冒,所以热伤风引起的感冒也不容小视。

热伤风大多是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此时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期,感受了风邪。有的感受的是自然风,有的感受的是空调吹出的冷风,总之就是风邪将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郁于人体。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外界相通的皮毛和鼻孔首先遭受外邪的侵袭,邪气郁闭于人体使人鼻塞、声塞、打喷嚏、心烦、口渴、头沉、乏力。有些伴随发热的病人会感觉到即使汗出,热也不退,这是热伤风发热的特点。现代医学也认为,春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旺盛时期,病毒细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造成口腔、上呼吸道的炎症,使人患上上感,同时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和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有很大关系。

对于春季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来说,当冷空气过后在阳光充足照射下,白天地表升温很快,可以达到20多摄氏度,而到晚上强烈的辐射降温则使温度迅速降到10摄氏度以下,这对一些身体瘦弱、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更容易着凉,诱发“热伤风“,另外在使用空调的地方,通常通风较差,空气不流通,也就更易诱发。

热伤风的主要表现:

风热证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

风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暑湿证表现为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胸闷、小便短赤。

预防先行。

夏季感冒如果没有引起并发症,如头部或其它部位特别的疼痛,或是长时间连续高热,那么患者只需吃点解热镇痛药,再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愈。应注意多喝白开水,因为夏季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感冒时容易发烧,而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体液。

另外,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实践证明,当人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体内“胞壁酸“大大减少,抵抗力随之下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感冒即是这类疾病之一。如果患者能增加睡眠时间,体内的“胞壁酸“就不断增多,那么人体的抗病力也随之加强。所以,夏季感冒应多喝水、多睡觉。还要保持室内通风,不要在封闭、人多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也别在空调房久留,更不能让空调直吹。

热伤风的主要治疗方法:

风寒的人因为体内有毒素,体抗力本身就低,所以热伤风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吃些中药调理一下,吃些热粥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出现发热、喉咙肿痛的情况下,多喝水,吃的清淡点,喝点萝卜汤或者梨水就可以了,夏季可以准备藿香正气水进行降温,不要强烈的吹风,导致感冒严重。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幽门狭窄如何鉴别与诊断 下一篇:持续性肛门疼痛平时不能吃什么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更年期骨关节痛缓解办法

回答:更年期骨关节痛确实是许多女性在这个特殊阶段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激素水平下降、缺钙以及骨质疏...

医生医院推荐

黄钟明

黄钟明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尿...
钟剑

钟剑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擅长: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西医诊治,高血压、贫...
宋黎明

宋黎明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及结石的微创治疗。
王莹

王莹 主任医师

北京工人疗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性疾病、急慢性前列...
杨守仓

杨守仓 副主任医师

嘉峪关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系统性红斑...

药品推荐

百癣夏塔热片

百癣夏塔热片

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银朵兰 百癣夏塔热片

银朵兰 百癣夏塔热片

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奇康 百癣夏塔热片

新奇康 百癣夏塔热片

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夏季热热搜

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全身 > 夏季热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