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可能与过度的日光曝晒、放射线、砷剂、焦油衍化物等长期刺激有关。皮肤癌有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之分,两者的症状、发病部位、转移情况等都略有不同。二者比较: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年龄一般在30-50岁,而基底细胞癌则是50岁以上多发。前者发病快,生长迅速;后者缓慢。鳞癌好发于下唇、舌、鼻、外阴、多发于皮肤黏膜交界点、溃疡边缘高起、红硬、呈环状、菜花样外观,周边炎性反应显着,多有区域淋巴腺肿大。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眼眶、内眦、鼻、颊、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节形、卷起,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一、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表皮棘细胞,且通常好发于日晒部位的皮肤癌症。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在皮肤癌肿中占第二位。可以发生于任何正常的组织,也可发生于已存在的光化性角化,粘膜白斑或灼伤瘢痕处。美国每年有约80000~100000个新增病例。该病往往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肿瘤初始为红丘疹或斑块,表面有鳞屑或结痂,可变为结节或疣状损害。有些皮损则主要位于周围皮肤水平之下,最后出现溃疡或侵蚀周围组织。日晒部位的鳞状细胞癌转移的百分比较低。然而约1/3的舌或粘膜损害在诊断前已有转移。鉴别诊断包括许多良性和恶性病损,包括基底细胞癌,角化棘皮病,光化性角化,寻常疣,脂溢性角化症。必须进行活检。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黏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黏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早期完全切除较小损害预后较好。治疗与基底细胞癌一样,但应密切随访,因为鳞状细胞癌有较高的转移危险性。在唇部或其他粘膜皮肤结合处的鳞状细胞癌应手术切除,但较难愈合。和基底细胞癌一样,可用Mohs手术治疗复发病例。
二、基底细胞癌其早期症状可表现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结,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如病灶位于较深面者,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脱屑,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其中央形成一表浅性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蚀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蚀性溃疡。区别鳞状细胞癌跟基底细胞癌诊断最终依赖活检,要求诊断者具备足够的经验以识别有恶性嫌疑的病变,予以区分可对症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作为皮肤癌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切除治疗,治愈率达90%~100%。切除时,应距离肿瘤0.5~2cm作皮肤切口,并需要足够的深度,尽可能作广泛的切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对放射治疗都很敏感即疗效很好在确定放疗前必须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史解剖学部位治愈与复发最后达到的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