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阳两虚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肾阴阳两虚用什么药

来源:复禾健康网

肾虚主要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情况,一般都是单独发生的,但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如果同时存在的话,危害性肯定是最大的,如果使用药物治疗,最好是选择中成药,这样会更加的安全。那么,肾阴阳两虚用什么药?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如果确属肾阴虚当用“六味地黄丸”,但肾阴虚那么多的特征里,最为明显的就是“夜间盗汗”,如果不能确定,还是改用“桂附地黄丸”,在“六味”的基础上加了“肉桂”与“附子”两味温药,作用就是在滋阴的基础上,温补肾阳,适宜平补,即“阴阳双补”,最适宜服用的季节是从立秋到来年立春。

如果自行服药的话,饮食宜忌药品说明书中会有详细说明,但是要补充几点:一是忌食辛辣食物,防止加重阴虚症状;二是地黄丸属于滋补类型的中药,不宜在感冒期间服用,以免“闭门留寇”;三是地黄丸不能与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同时服用,虽然六味地黄丸对结核病的骨蒸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火旺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的山萸肉可分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能增加肾脏对利福平的重吸收,加重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

③、地黄丸系列均由六味地黄丸演化而来。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出自宋朝医学家钱乙的一书,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山药益脾而固精,均为臣药;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肾,以肋山药之益脾,以上共为佐使,各方合用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五迟”等肝肾阴虚症。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对原方药物加以增删,先后增加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六味都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家族”成员。但不同名称功效却不同:

六味地黄丸原方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升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耳鸣耳聋等症状;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制成,主要针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痛、虚烦盗汗、遗精等症,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但方中知母、黄柏药性寒凉,平时大便稀者须慎用,以免损伤脾胃;

麦味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内加入麦冬和五味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纳肾之效,对有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等肺肾阴虚症状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两味中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双眼昏花、视物不清、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

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

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等药,是眼病的专用方药。

如果不清楚肾阴阳两虚用什么药,可以选择这几种药物进行调养,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不过,药物的使用,要把握好量,毕竟是药三分毒,正确的用药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平时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进行改善,也有相当不错的疗效。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脾虚气陷尿白是怎么引起的 下一篇:皮肤干枯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平顶山风湿病医院

平顶山风湿病医院

平顶山风湿病医院
平顶山风湿病医院是一所正规已获得医疗结...
立即咨询 申请预约响应快速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肛周脓肿为什么有全身发热和局部红肿热痛

回答:肛周脓肿的红肿热痛是炎症的表现。如果肛周脓肿伴有全身的症状,说明肛周脓肿比较深,甚至比较巨...

医生医院推荐

刘晓宇

刘晓宇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小儿肾内科疾病的诊治。
王卫东

王卫东 副主任医师

大兴中医院
擅长:主治内科、温病及疑难杂症,运用中药治疗颈...
饶向荣_(附)

饶向荣_(附) 主任医师

大兴中医院
擅长: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动脉...
陈君

陈君 主任医师

大兴中医院
擅长: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
王俊玲

王俊玲 副主任医师

大兴中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疾...

药品推荐

锁阳补肾胶囊

锁阳补肾胶囊

陕西立众制药有限公司
锁阳补肾胶囊

锁阳补肾胶囊

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
和盛堂 锁阳补肾胶囊

和盛堂 锁阳补肾胶囊

兰州和盛堂制药有限公司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腰骶部 > 肾阴阳两虚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