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血糖通常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人进餐后,特别是食用碳水化合物饮食大约2~4小时后,血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加,空腹8~12小时后则降低。在健康人体内,由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得血糖浓度经常保持动态平衡。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增加时,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合成糖原储存于肝内。当身体因消耗而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又释放入血。这样,健康男女的血糖浓度波动在一定范围内。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判断病情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指标。临床上血糖测定标本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但是诊断糖尿病时,必须应用静脉血浆血糖为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与静脉血清葡萄糖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清血糖略低于血浆血糖是因为形成血清过程中红细胞需要消耗血糖的缘故。
“全血血糖”是手指末梢毛细血管血的全血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进食后小于2小时内,组织正在利用吸收入血的葡萄糖,毛细血管血糖值高于静脉全血血糖值,餐后3小时两者基本平衡相等;空腹或禁食8小时以上时,二者全血血糖达到平衡状态,两者相等。
临床上抽取静脉血测定的是“血浆血糖”,健康人的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升。“餐后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餐后1/2~3小时的血糖。临床上常用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餐后血糖超过7.8毫摩/升,属于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静脉血清葡萄糖≥7.0毫摩/升,任何时间静脉血清葡萄糖≥11.1毫摩/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测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时,常用静脉血浆葡萄糖和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血细胞比容正常时,等体积的血浆和血清葡萄糖含量较全血高10%~15%。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去除后就是血清。因此,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水平较静脉血浆葡萄糖低10%。血糖测定标本应用血浆,既方便,测得结果又可靠。毛细血管血标本与静脉血标本二者的测定值在空腹时无区别,但餐后1小时的血标本,二者血浆血糖水平可相差2.270.66毫摩/升。应用全血测定约较血浆低大约12%~15%。
血糖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1.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升,血浆为3.9~6.1毫摩/升。
2.邻甲苯胺法血中绝大部分非糖物质及抗凝剂中的氧化物同时被沉淀下来,故不易出现假性过高或过低结果,较可靠。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3~5.6毫摩/升,血浆为3.9~6.4毫摩/升。
3.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非糖还原物质。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升。我国临床检验中心推荐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人体处于相同环境和生理状态时,测得的血糖水平应为:血清≥血浆>;末梢全血>静脉全血。因为应用血浆测血糖时对抗凝剂选择有严格要求,所以现在临床多推荐测定血清葡萄糖。静脉血糖值低于动脉血,临床一般不用动脉血。
当一个人的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尿液中就会出现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是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尿糖受血糖水平和肾糖阈的双重影响。尿糖出现仅能说明血糖水平超过了肾糖阈。肾糖阈较低的人出现尿糖时,称为肾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患者常常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可证实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