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障碍的鉴别与诊断是通过检查凝血功能和相关临床症状来确定的。可以通过血液凝块形成时间和止血时间来评估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异常时,血液凝块形成时间延长,而止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检查也是诊断凝血障碍的重要方法。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在150-450 × 10^9/L之间,若血小板数过低或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凝血障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也可以帮助鉴别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长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表示凝血障碍的存在。
凝血障碍的原因常常与遗传缺陷、药物作用、凝血因子的异常和疾病相关。例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障碍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也会干扰凝血过程。此外,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引起凝血因子的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在鉴别与诊断凝血障碍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以确定产生凝血障碍的原因,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