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遇到足扭伤的病人,如果没有骨折,经过医疗处理和适当休息,多可治愈。而有的病人则经常会出现足部疼痛。辗转外科、骨科、康复理疗科等多个科室,按足部扭伤治疗疗效不佳,主要原因是诊断错误。其实,这个病可能就是跗骨窦综合征。本人数年来,先后经治了几十个类似患者,均确诊为跗骨窦综合征,经射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射频热凝去神经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亦称跗骨窦炎,是由跗骨窦的病变所引起的跗骨窦区肿胀、疼痛、足及小腿部感觉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6~45岁,平均23岁。病程3月~2年。全部病例均经CR和/或MRI确诊,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发病部位左侧10例,右侧14例,双侧2例。有明显足部外伤史者24例,其他2例。
临床表现
跗骨窦区肿胀饱满,疼痛不适,行走无力,足及小腿后区发凉,痛麻等,足旋后或内收时加重。行走时局部疼痛,尤其在不平的路面显著。大部分患者伴有打软症状,但无机械性不稳。
体征
压痛:跗骨窦区有锐性压痛。
踝被动内翻痛:踝关节做被动内翻或旋后检查时,跗骨窦部疼痛。
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无踝关节不稳定。
辅助检查
X线:包括踝关节前后位、侧位,一般无异常发现。
MRI:可显示跗骨窦韧带部分断裂、软组织水肿。并可除外踝关节、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以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症状以不稳为主,压痛点在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处,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发现踝关节稳定性差,MRI可显示韧带陈旧损伤。
距下关节损伤:CR或MRI有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征象。
诊断性封闭:跗骨窦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ml,如果疼痛消失,可确诊为跗骨窦综合征。
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准备射频疼痛治疗仪,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后,取0.9x12cm射频穿刺针,自窦口3点处进针2~3cm,设定刺激参数为0.5v_50Hz,2v_2Hz,行方波刺激,当诱发出疼痛反应后,分别行70~30″、80~30″、90~180″射频热凝去神经术。同法行6、9、12点窦口穿刺和射频热凝去神经术。
2、结果
共治疗26例患者,穿刺28个跗骨窦,术中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100%。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疗效评定:
治愈:跗骨窦口无压痛,站立行走时无酸胀疼痛,无异常感觉。好转:跗骨窦口压痛减轻,站立行走时仍有酸胀疼痛,异常感觉减少。无效:症状未改善。所有病人均在门诊一次性治疗,并以电话、来院复诊等形式随访疗效。共随访患者23例,在治疗后1月、3月其优、良例数分别为:1月时优20、良;3月时优19、良4。优良率100%。
3、讨论
跗骨窦综合症由O’Connor于1957年首先提出,其典型表现是踝外侧和跗骨窦部有慢性疼痛,多数有外伤史。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的锥形空腔。其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后方紧接载距突。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的分界,其中的主要结构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和韧带。
跗骨窦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外伤,约70%的患者有踝关节外伤史。跗骨窦中的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距下关节过度内翻的作用。足旋后损伤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然后是颈韧带、跟距骨间韧带。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造成跗骨窦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其他,约30%的患者无外伤史,而与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足部肿瘤也可能引起跗骨窦综合征,另外也有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报道。
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特定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使局部组织产生局部高温,起到热凝固或切割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的技术,因此被称为射频热凝或射频消融术。用于疼痛治疗的射频仪,具有神经刺激功能,可发现和准确定位感觉和运动神经,用射频电流阻断或改变神经传导,可达到解除疼痛目的。这种物理性神经热凝技术能极好地控制热凝灶的温度及范围,治疗后能减轻或消除疼痛而保持本体感觉、触觉和运动功能。
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超声波理疗、水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局部封闭。向跗骨窦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和强的松龙1ml的混合物,有效率约50~70%。作者应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不但明显提高了疗效,而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