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原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和腹水等典型表现。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分期相关。
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多因肿瘤快速增长牵拉肝包膜所致,夜间或劳累后加重。约50%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伴有肝区叩击痛时需警惕肝癌可能。
早期可出现食欲不振、饭后饱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肿瘤压迫胃肠道或影响胆汁排泄时,可能伴发腹泻或脂肪泻。这些症状易与慢性胃炎混淆,但呈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肝脏病变。
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10%需引起重视。肝癌细胞大量消耗营养物质,加上肝功能受损影响代谢,患者常表现明显乏力、肌肉萎缩。部分患者伴随低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
中晚期可见皮肤黏膜黄染、小便深黄,因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门静脉高压引发腹水时,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这些症状提示肿瘤已侵犯胆管或门静脉系统,预后较差。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肝癌可能合并肝硬化,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需考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肝癌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日常需戒酒限盐,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虾、豆制品,避免霉变食物。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睡眠充足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消化道症状或体重骤降,建议立即至肝胆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