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饮食、增强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等方式治疗。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

1、口腔卫生: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是治疗鹅口疮的基础。每次喂奶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黏膜,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对于较大的宝宝,可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和口腔。

2、抗真菌药物: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鹅口疮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次1-2ml,每日3-4次、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日1片,贴于患处、氟康唑口服液每日3mg/kg,分2次服用。用药时需遵医嘱,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3、饮食调整:鹅口疮可能导致宝宝进食困难,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水果泥等。避免辛辣、酸性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也需注意饮食清淡。

4、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是鹅口疮的常见诱因,需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瘦肉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

5、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具有传染性,需采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宝宝的餐具、奶瓶等需定期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家长在接触宝宝前后需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注意乳房清洁,避免真菌感染。

鹅口疮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同时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