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震荡可通过休息观察、药物治疗、认知康复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头部外伤、运动碰撞、跌倒撞击等原因引起。
脑震荡多因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或意外跌倒,特别是未佩戴防护装备时。撞击后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或定向力障碍,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初期应冷敷伤处减少肿胀,72小时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典型表现为头痛头晕、短暂记忆缺失、注意力涣散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平衡失调。症状通常在受伤后立即出现,部分案例存在48小时延迟显现。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考虑是否存在硬膜下血肿等继发病变。
受伤24小时内需保持清醒状态监测意识变化,每小时检查瞳孔反应和语言能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头痛,避免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反复呕吐或嗜睡表现应立即进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针对持续性头痛可使用曲坦类药物如舒马曲坦,眩晕症状可考虑倍他司汀调节前庭功能。若出现睡眠障碍,短期服用唑吡坦等镇静剂。所有药物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恢复期应逐步进行认知训练,如记忆卡片游戏、注意力集中练习等。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电子屏幕长时间使用。可配合维生素B族和Omega-3补充剂促进神经修复,高强度工作需推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
脑震荡后应保持充足睡眠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补充2000ml水分。恢复期可尝试太极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篮球、滑雪等高危项目。饮食推荐三文鱼、核桃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若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需立即复查头颅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