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导管或小叶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基因突变、不良生活方式、乳腺疾病史、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因素相关。
长期雌激素暴露可能刺激乳腺细胞异常增殖。未生育、晚育、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的女性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建议定期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通过口服他莫昔芬等雌激素调节剂进行预防性干预。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发病风险达70%。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发型乳腺癌,可能伴有卵巢癌家族史。基因检测阳性者需每半年接受乳腺MRI筛查,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可降低90%发病风险。
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习惯可能通过影响代谢促进肿瘤发生。BMI>30人群乳腺癌风险增加50%,建议控制每日酒精摄入<15g,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既往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增加4-5倍。这类病变通常表现为乳腺钙化灶或结节,需每3-6个月复查乳腺X线摄影,必要时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清除病灶。
电离辐射和内分泌干扰物可能诱发DNA损伤。青少年时期接受胸部放疗者风险显著增高,职业接触塑化剂等化学物质人群应加强防护,每年进行肿瘤标志物CA153检测。
确诊患者需根据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方案,Luminal型可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联合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HER2阳性患者需接受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以艾立布林等化疗药物为主。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术后6周开始渐进式肩关节康复训练,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预防治疗相关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