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手术清除血肿、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病、抗凝药物使用、外伤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诱因,急性期需静脉使用乌拉地尔、尼卡地平或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慢性期需长期口服氨氯地平、缬沙坦或美托洛尔等药物维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波动。

2、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后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或高渗盐水脱水治疗,必要时联合呋塞米利尿。严重者可考虑亚低温治疗,通过物理降温降低脑代谢需求。

3、止血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抗凝药物相关出血可使用维生素K拮抗。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输注血小板悬液,配合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4、手术清除:

血肿量超过30ml或出现脑疝倾向时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小脑出血可选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手术可解除占位效应,但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出血部位。

5、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缺氧,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和坚果。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运动训练,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定期监测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变化,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康复过程中需关注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