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月经不调可能增加不孕风险,但并非绝对因果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常反映排卵异常或内分泌失调,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受孕概率。
月经周期超过35天或短于21天,往往伴随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会导致卵泡发育受阻,子宫内膜无法规律增厚脱落。这类情况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采用促排卵药物干预。
黄体期缩短或孕酮分泌不足时,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受精卵难以着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后半段出血、经前点滴出血,基础体温曲线呈现双相但高温相不足12天。确诊需在月经第22-24天检测血清孕酮值,补充黄体酮是常见治疗手段。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占位性病变可能改变宫腔环境,子宫腺肌症会引起进行性痛经和内膜异常。宫腔粘连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闭经或经量锐减,这些器质性问题需通过宫腔镜评估,手术切除病灶可改善生育条件。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内分泌,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范围内能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色蔬菜,避免过度节食或高脂饮食。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变化,连续3个月周期异常建议尽早就诊生殖医学科,35岁以上女性备孕半年未成功即需医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