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不调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病变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是常见原因,如黄体功能不足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卵泡发育障碍引发闭经。过度节食、肥胖或剧烈运动可能干扰激素分泌,表现为经量减少或周期延长。调整作息和体重有助于改善。
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导致排卵障碍,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常伴多毛、痤疮。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调节代谢。
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甲亢可能导致月经频发,甲减则易引起经量增多或闭经。甲状腺抗体阳性者更易出现排卵障碍,需检测TSH水平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结构性病变可导致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宫腔粘连多见于多次人流术后,表现为月经量锐减。超声或宫腔镜检查可确诊,部分需手术处理。
长期焦虑、抑郁通过激活下丘脑CRH通路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引发暂时性闭经或周期紊乱。应激状态下皮质醇升高也会干扰雌激素合成,心理疏导结合放松训练可缓解症状。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紫薯促进雌激素代谢,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过度节食,体重波动控制在±10%以内。经期注意保暖,减少咖啡因摄入。若周期紊乱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妇科超声及性激素六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