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不同年龄段的筛查方案有哪些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筛查方案需根据年龄段调整,主要分为21-29岁、30-65岁及65岁以上三个阶段,筛查方式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联合筛查。

1、21-29岁:

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此阶段HPV感染多为一过性,无需常规HPV检测。若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如ASC-US,需结合HPV分流检测或阴道镜检查。该年龄段宫颈癌发病率较低,筛查重点在于发现癌前病变。

2、30-65岁:

优先选择每5年一次的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或每3年单独细胞学检查。HPV阳性者需根据分型结果进一步处理:高危型HPV16/18阳性需直接转诊阴道镜,其他高危型阳性则需结合细胞学结果评估。此阶段联合筛查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

3、65岁以上:

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连续阴性最近一次筛查在5年内,可终止筛查。既往有CIN2+病史者需持续筛查20年。该年龄段持续HPV感染风险下降,但免疫功能减退人群仍需个体化评估。

4、特殊人群:

HIV感染者、免疫抑制患者及子宫切除术后人群需调整方案。HIV阳性女性应从21岁开始筛查,首次联合筛查后每年复查。全子宫切除术后若无CIN2+病史可停止筛查,但需保留宫颈者仍需按常规方案进行。

5、筛查禁忌:

妊娠期可安全进行细胞学检查,但阴道镜活检需谨慎。急性盆腔炎症期间应推迟筛查。已确诊浸润性宫颈癌或转移癌患者无需筛查,应直接进入治疗流程。

筛查前后应避免阴道冲洗、性交及药物使用干扰结果。建议接种HPV疫苗者仍按常规筛查,疫苗不能替代筛查。农村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可采用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作为初级筛查手段。筛查异常者需建立随访档案,通过阶梯式诊疗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三阶梯明确诊断。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如补充叶酸及维生素A/C/E有助于宫颈黏膜修复,戒烟可降低HPV持续感染风险。适龄女性应建立终身筛查意识,将防癌体检纳入健康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