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可通过定期筛查、关注异常症状、高危因素识别、疫苗接种和规范随访早期发现。主要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
21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岁以上可联合HPV检测延长至5年一次。筛查能发现癌前病变,中国农村地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覆盖率达80%以上。绝经后女性仍需持续筛查至65岁。
接触性出血是典型早期表现,常见于性生活后阴道点滴出血。白带异常如血性分泌物、淘米水样恶臭排液需警惕。晚期可能出现下腹痛或排尿困难,但此时多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16/18型是主要病因,吸烟者风险增加2倍。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免疫抑制人群属于高危群体。艾滋病感染者宫颈癌发病率是常人5倍。
九价HPV疫苗可预防90%以上宫颈癌,最佳接种年龄为13-15岁。26-45岁女性接种仍具保护效力,但需与筛查结合。疫苗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癌前病变患者需每6-12个月复查TCT+HPV,必要时行阴道镜评估。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访密度。所有异常结果均需建立专案管理,随访依从性直接影响预后。
保持单一性伴侣可降低HPV感染风险60%,戒烟能使癌变风险下降40%。建议每日摄入300克深色蔬菜,其中西兰花含有的萝卜硫素具有抗癌活性。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提升免疫功能,瑜伽等骨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避孕套虽不能完全阻断HPV传播,但可减少病毒载量。确诊患者应避免盆浴和游泳,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卫生用品每2小时更换一次。心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情绪,建议参加正规医院的患者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