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良性骨肿瘤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良性骨肿瘤通常由骨发育异常、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外伤等因素引起。
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良性骨肿瘤可暂不处理,每6-12个月复查X线或MRI监测肿瘤变化。观察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常见需观察的肿瘤包括骨软骨瘤、骨样骨瘤等。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抑制骨质破坏。激素类药物适用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特定类型,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需配合影像学评估效果。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超短波疗法适用于深层肿瘤的消炎镇痛,磁疗能改善骨质代谢。物理治疗需在排除恶性肿瘤后实施,每次20-30分钟,10-15次为1疗程。
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可硬化囊性肿瘤,射频消融适用于3厘米以下的成骨细胞瘤。椎体成形术能稳定脊柱肿瘤,需在CT引导下操作。介入治疗创伤小,但可能需多次进行。
肿瘤较大或压迫神经血管时需手术,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适用于骨巨细胞瘤,边缘切除术用于活跃生长的骨软骨瘤。术后需石膏固定4-8周,复发率约5%-15%。
良性骨肿瘤患者应保证每日800mg钙和400IU维生素D摄入,适量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跳高等高风险活动。每月自查肿瘤部位有无疼痛加剧或体积变化,术后患者需每年复查骨扫描。睡眠时使用软垫减轻骨突部位压力,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少骨骼负荷。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康复,可参加骨健康知识讲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