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激素水平、减少经血逆流、避免医源性种植、定期妇科检查等方式预防。该疾病与内分泌失调、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不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肥胖者脂肪组织会分泌过量雌激素,可能刺激异位内膜生长。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影响激素代谢。
长期使用短效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降低雌激素波动,使异位内膜病灶萎缩。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也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组织。哺乳期女性体内高孕激素状态对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建议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防止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入盆腔。使用卫生棉条时每4小时更换,减少细菌感染风险。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如处女膜闭锁需及时手术矫正,这类结构异常会显著增加经血逆流概率。
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诊刮术可能将内膜细胞带入盆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剖宫产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边缘,术后彻底冲洗腹腔。输卵管通液术等检查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避开内膜增生期。
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CA125筛查,早期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有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直系亲属患病者建议25岁后开始监测,遗传因素占发病风险的50%。
日常饮食可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深海鱼、亚麻籽,其抗炎作用可能抑制异位内膜生长。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有助于改善卵巢功能。瑜伽等舒缓运动能缓解盆腔充血,但避免倒立体位。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未生育女性在医生指导下适时妊娠,孕期激素环境对疾病有自然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