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哪里疼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主要集中在盆腔区域,典型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排便痛和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部或大腿放射痛。疼痛特点与异位病灶位置相关,主要有下腹正中疼痛、骶骨区疼痛、直肠肛门坠痛、会阴部牵扯痛以及非经期持续性隐痛五种类型。

1、下腹正中疼痛:

经期加重的下腹正中绞痛是典型表现,由异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或宫骶韧带的病灶引起。疼痛常在月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期结束,严重时伴随恶心呕吐。这类疼痛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热敷或非甾体抗炎药可暂时缓解。

2、骶骨区疼痛:

深部浸润型病灶侵犯骶韧带时,会出现骶骨区域放射性疼痛,尤其在久坐或排便时加剧。疼痛可能向臀部和大腿后侧放射,易被误诊为腰椎疾病。这类疼痛通常需要盆腔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激素治疗对60%患者有效。

3、直肠肛门坠痛: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排便时直肠肛门坠胀痛,月经期出现便血或里急后重感。病灶多位于直肠前壁,严重者可形成肠腔狭窄。这类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是根治性治疗手段。

4、会阴部牵扯痛:

阴道直肠隔或会阴部病灶可引起性交深部疼痛,表现为阴茎撞击时的锐痛或性交后持续数小时的钝痛。部分患者伴有排尿刺痛或尿频,需与间质性膀胱炎鉴别。局部注射治疗或神经阻滞能改善症状。

5、非经期隐痛:

约30%患者存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性下腹隐痛,与盆腔粘连和炎症反应相关。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可能伴随疲劳、腹胀等全身症状。这类慢性疼痛需要长期管理,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低剂量激素效果较好。

建议患者记录疼痛日记,详细记录疼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冷水刺激,经期可尝试腹部按摩或温水坐浴。饮食上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减少红肉及乳制品。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不规则出血或排便排尿异常时,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和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