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

1、子宫收缩乏力:

分娩后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不足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会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使用过量麻醉药物或硫酸镁也可能抑制子宫收缩。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地柔软,出血多为暗红色且持续涌出。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剥离均可引起出血。胎盘滞留超过30分钟未排出时,剥离面血窦无法闭合;胎盘植入则因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剥离困难。出血特征为间歇性大量鲜红色血液,常伴有血块排出。

3、软产道损伤:

急产、巨大儿分娩或手术助产可能造成宫颈、阴道或会阴部裂伤。初产妇会阴弹性较差时更易发生,表现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的持续性鲜红色出血,与宫缩无关。严重裂伤可深达阴道穹隆或累及肛门括约肌。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除阴道流血外,常伴有注射部位渗血、血尿等全身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及D-二聚体升高。

5、子宫内翻:

罕见但危急的并发症,多因脐带牵拉或宫底加压不当导致子宫内壁向外翻出。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休克及阴道大量出血,腹部触诊可发现宫底凹陷。这种情况需立即手法复位或手术干预。

产后出血预防需从产前开始,贫血孕妇应及时补充铁剂和叶酸,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分娩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宫缩抑制剂使用,胎儿娩出后常规给予缩宫素。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监测出血量、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哺乳可促进内源性缩宫素分泌帮助子宫复旧,建议尽早开奶。恢复期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