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高吗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2%-5%,属于分娩期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既往产后出血史。

1、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胎盘未能及时完全剥离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窦开放出血。对于存在胎盘异常附着情况的孕妇,建议产前通过超声检查评估风险。

2、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不足约占产后出血病例的70%。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会过度拉伸子宫肌层,分娩后易出现宫缩乏力。临床常用缩宫素类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3、产道损伤:

急产、巨大儿分娩或手术助产可能导致宫颈、阴道或会阴部严重裂伤。严重撕裂伤可累及深层血管,造成快速大量失血。规范接生技术和适度会阴保护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创面渗血,需及时补充凝血物质并进行病因治疗。

5、高危人群:

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贫血、子宫肌瘤或凝血异常疾病的孕妇风险显著增高。多胎妊娠、剖宫产史及35岁以上高龄产妇也应被列为重点监护对象。

产后出血的预防需从孕期开始,定期产检可及时发现贫血、胎盘异常等风险因素。分娩后2小时内是出血高发时段,需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及出血量。建议产妇分娩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出现头晕心悸、阴道流血突然增多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