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骨肿瘤与骨折在影像学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可通过骨质破坏形态、边界特征、骨膜反应、软组织变化及伴随症状五个方面区分。
骨折表现为线性或粉碎性骨皮质断裂,断端锐利且多伴有移位;骨肿瘤的骨质破坏呈溶骨性如虫蚀状或成骨性如棉絮状改变,破坏区形态不规则且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模糊。转移性骨肿瘤常见多发性穿凿样缺损,原发性骨肉瘤则多见混合性破坏伴瘤骨形成。
骨折线边缘清晰锐利,可见明确的骨折线走向;骨肿瘤破坏区边界模糊不清,恶性肿瘤常见浸润性生长导致的"移行带",良性肿瘤虽可有硬化边但内部结构异常。软骨类肿瘤特征性表现为环形钙化灶。
骨折后2-3周出现均匀连续的骨痂形成,呈梭形包裹断端;骨肿瘤的骨膜反应形态多样,恶性者可见"日光放射状"、"Codman三角"等特异性表现,反应层常中断不连续。慢性骨髓炎可能伴有分层状骨膜增生。
单纯骨折周围软组织以水肿、血肿为主,范围局限;骨肿瘤常伴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肿块边界不清且可能含有肿瘤骨如骨肉瘤,良性肿瘤压迫可致软组织移位但无浸润。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组织多呈明显强化。
骨折多伴局部压痛、畸形及异常活动;骨肿瘤早期可能仅有隐痛,夜间加重是典型特征,晚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实验室检查中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成骨性肿瘤,血钙异常需警惕转移瘤。
对于疑似骨肿瘤患者,建议完善增强MRI评估肿瘤范围,全身骨扫描排查转移灶,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保证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定期随访监测病灶变化。骨折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而肿瘤患者需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