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侵袭性牙周炎

张天奇 副主任医师

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快速破坏,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迅速。侵袭性牙周炎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主要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特定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移位、牙槽骨吸收等。

1. 遗传因素

侵袭性牙周炎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缺陷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这类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前后发病,牙周组织破坏速度远超普通牙周炎。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牙周检查,早期发现异常。

2. 免疫异常

患者体内免疫应答失衡,对牙菌斑中特定细菌产生过度炎症反应。这种异常免疫反应会导致牙周膜和牙槽骨快速吸收,即使口腔卫生状况良好仍可能发病。临床检查可见深牙周袋形成但菌斑沉积量较少。

3. 细菌感染

伴放线聚集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产生的白细胞毒素会破坏中性粒细胞。其他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厌氧菌也参与疾病进程。微生物检测可发现这些特异性病原体大量定植。

4. 临床表现

局限型多累及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广泛型则涉及多数牙齿。典型症状包括牙龈自发性出血、牙齿移位、咀嚼无力,X线显示牙槽骨垂直吸收。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

5. 治疗原则

基础治疗包括彻底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配合盐酸米诺环素等局部用药。严重者需牙周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骨移植。长期维护期需每3个月复查,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应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避免吸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适量食用猕猴桃、乳制品等。定期口腔检查对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建议每3个月进行专业牙周维护,同时监测全身健康状况。出现牙齿松动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