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艾灸一般不建议天天进行,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调整频率。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绒刺激穴位的中医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灼伤、阴虚火旺等不良反应。
健康人群日常保健每周艾灸1-2次即可,每次选择2-3个穴位,单穴灸治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常见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可增强免疫力,关元穴可调理气血。慢性病患者如寒性痛经、关节疼痛等,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集中治疗,连续灸5-7天后休息2-3天。急性症状缓解后应降低频率,避免长期依赖。
阴虚体质、高热患者、皮肤破损部位禁止艾灸。孕妇腰骶部、腹部穴位慎用。自行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3-5厘米距离,出现发红、灼痛应立即停止。艾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可饮用温姜枣茶帮助发散药力。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定期评估身体反应。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熬夜、辛辣饮食等加重体内燥热的行为。若出现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上火症状,需立即暂停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