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具体病因和症状表现。无症状的生理性子宫肥大通常无须治疗,病理性子宫肥大合并异常出血、压迫症状或生育障碍时需针对性干预。
生理性子宫肥大常见于多产、哺乳期或雌激素水平波动阶段,子宫肌层代偿性增厚但无器质性病变。这类情况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配合热敷、盆底肌训练缓解下腹坠胀感。若伴随轻度月经量增多,建议增加铁元素摄入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
病理性子宫肥大需排查子宫腺肌症、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病变。超声显示肌层回声不均伴痛经加重时,可能与子宫腺肌症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控制病灶进展。肌瘤压迫膀胱导致尿频或影响胚胎着床时,可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需行诊刮术排除内膜恶变,术后配合醋酸甲羟孕酮等药物调节周期。
日常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避免盆浴。适度补充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有助于减轻盆腔炎症反应。建议每6-12个月复查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出现经期延长、性交疼痛或贫血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妇科,根据病理类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