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牙周炎的表现主要有牙齿松动、牙周袋加深、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和牙齿脱落。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丧失。
1、牙齿松动牙齿松动是牙周炎进展到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牙周组织长期受到炎症破坏,牙齿的支持结构逐渐丧失,导致牙齿在牙槽骨中的稳固性下降。患者可能感觉牙齿在咀嚼时晃动,甚至用手指轻轻推动也能感觉到牙齿移动。牙齿松动通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进食。
2、牙周袋加深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是重度牙周炎的重要标志。牙周袋是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间隙,随着炎症加重,牙周袋会不断加深。牙周袋内积聚大量菌斑和牙结石,可能引发反复感染。牙周探诊检查时,医生会发现牙周袋深度明显增加,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3、牙龈萎缩牙龈萎缩表现为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根暴露。在重度牙周炎中,牙龈组织因长期炎症而逐渐破坏,无法维持原有高度。牙龈萎缩会使牙齿看起来变长,牙根敏感度增加,冷热刺激可能引起明显不适。牙龈萎缩通常是不可逆的,需要通过牙周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4、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根本原因。X光检查可见牙槽骨高度降低,骨质密度下降。随着炎症持续,牙槽骨破坏程度加重,牙齿失去支撑基础。牙槽骨吸收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后期会导致牙齿移位、咬合关系改变。严重的牙槽骨吸收可能需要骨移植手术才能修复。
5、牙齿脱落牙齿脱落是牙周炎最严重的后果。当牙周组织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牙齿会因失去支持而自行脱落或被拔除。多颗牙齿脱落会影响咀嚼功能、发音和面部外观。牙周炎导致的牙齿脱落通常从后牙开始,逐渐向前牙发展。及时进行牙周治疗和定期维护可有效预防牙齿脱落。
重度牙周炎患者应定期进行专业牙周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必要时需接受牙周手术。日常护理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避免吸烟等不良习惯。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牙周复查,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
1、牙菌斑堆积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长期未清洁会引发牙龈炎症。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若发展为牙周炎,需医生进行龈下刮治,可能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
2、牙结石刺激钙化的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其粗糙表面会持续刺激牙龈。牙结石多堆积在牙龈缘下方,压迫牙周组织导致萎缩。定期洁牙可预防结石形成,严重者需接受龈下刮治术。临床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配合甲硝唑口颊片控制感染。
3、咬合创伤牙齿排列不齐或修复体不当会造成咬合压力异常,长期可损伤牙周膜。表现为咀嚼疼痛、牙齿敏感等症状。需通过正畸调整咬合关系,或调磨过高修复体。急性期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消炎。
4、内分泌失调妊娠期、青春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反应。雌激素水平升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出现牙龈增生出血。这类情况需加强口腔护理,分娩或青春期后会逐渐缓解。必要时医生会开具替硝唑片控制感染。
5、糖尿病影响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会导致微循环障碍,降低牙周组织修复能力。同时口腔高糖环境促进致病菌繁殖。需严格控制血糖,配合牙周基础治疗。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治疗,使用西吡氯铵含片维持口腔环境。
预防牙周炎需每日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吸烟者应戒烟。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长期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牙周状况,妊娠期妇女可选用软毛牙刷减轻牙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