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患者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静脉补液、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有效止痛。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胰管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需立即禁食,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和胰腺压力,减轻胰酶对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作用。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解痉镇痛药物,配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对合并感染者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监护下进行,避免掩盖病情进展。
3、静脉补液大量静脉补液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胰腺微循环障碍。通常需每日补充3000-5000ml晶体液,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补液治疗能预防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同时稀释胰酶浓度,减轻胰腺组织水肿导致的疼痛。
4、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取石能解除胆总管梗阻。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胰管支架可降低胰管压力。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嵌顿导致的剧烈腹痛。
5、手术治疗对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脓肿形成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或腹腔引流术。手术能清除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阻断全身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重症监护,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需严格戒酒,采用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每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清、鱼肉等,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血淀粉酶,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
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存活时间需根据具体类型判断。轻症急性胰腺炎经规范治疗通常预后良好,慢性胰腺炎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影响生存期,需长期管理。
急性胰腺炎中约80%为轻症,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多数患者经禁食、静脉补液及抑酶治疗后可完全康复,如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炎症。病程通常持续1-2周,及时干预不会显著影响自然寿命。部分患者可能因胆源性病因需行内镜取石等后续处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占20%,可导致胰腺坏死、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早期ICU监护、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措施能改善预后,但合并感染性坏死时生存期可能缩短至数月。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腺功能持续受损,10年生存率明显下降,需长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补充外分泌功能,并严格戒酒控糖。
胰腺炎患者应终身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30克以下,避免暴饮暴食及酒精刺激。定期监测血糖、胰腺CT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腹痛或消瘦时需警惕癌变风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胰腺功能,由消化内科医生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