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持续可能会伤及脑细胞及神经
什么是超高热
当用正规的方法测量人体体温,肛温大于41.5℃,或口温大于41℃,称为超高热。超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能量消耗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抽搐,引起呼吸、心跳增快,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超高热也可引起肝肾等脏器的损害,促使原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总之超高热是儿科的一种急症,必须迅速作出病因鉴别,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引起超高热的疾病有高温重症中暑、血型不合的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型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重症中毒性肺炎、甲状腺危象、输液致热原反应以及中枢性发热等。
当出现超高热时,应当根据病史、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必要时可考虑结合临床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降温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怎样护理高热患儿?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体温高于39℃时即为高热。
患儿持续高热,就会增加氧的消耗。由于脑细胞缺氧,加之毒素对脑的刺激,患儿可出现谵妄、昏迷和惊厥。因此,当患儿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积极做好高热患儿的护理工作。
患儿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因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同时,高热时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水分大量丧失。因此,高热患儿必须注意补充营养和大量水分。根据病情,酌情给予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西红柿蛋花汤等。并多饮白开水或淡糖水,以补充因高热而丧失的水份,并利于毒素排泄。
由于高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质虚弱,所以应尽量减少患儿活动,多卧床休息。
对高热患儿应注意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龈炎等。因此在小儿高热时要注意及时清洁口腔,最好在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另外,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会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肤护理。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出汗较多者可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并涂以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另外,还要给患儿勤洗手、洗脚,清洗外阴及肛门,以防止出现其它部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