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尿道中段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缺陷、妊娠损伤、肥胖及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1、尿道中段悬吊术:
通过植入合成吊带或自体筋膜带,在尿道中段形成支撑结构。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轻中度尿失禁患者。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防止吊带移位。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尿动力学。
2、膀胱颈悬吊术:
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技术将膀胱颈固定于耻骨后韧带,适用于重度尿失禁或合并膀胱膨出者。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留置导尿管1-2周。长期效果稳定,但存在术后尿潴留风险,需配合盆底肌训练恢复排尿功能。
3、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群张力下降,可能与胶原蛋白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咳嗽、跳跃时漏尿,常伴有阴道前壁膨出。轻度者可尝试凯格尔运动,重度需手术重建盆底支持结构。
4、尿道括约肌缺陷: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不全时,腹压传导至膀胱后无法有效关闭尿道。常见于多次分娩或盆腔手术者,可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适用于此类患者,但需注意装置感染风险。
5、慢性腹压增高: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重体力劳动持续增加腹腔压力,加速盆底结构损伤。这类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因及碳酸饮料刺激膀胱。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6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高强度跑跳。建议每3个月复查盆底肌电图,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出现发热、持续尿痛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就医。
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肥胖、慢性咳嗽、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的现象,多见于女性。
1、盆底肌松弛盆底肌群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肌肉松弛时无法有效控制排尿。年龄增长、缺乏锻炼会导致盆底肌张力减退。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有助于改善症状。
2、妊娠分娩损伤怀孕时子宫压迫盆底组织,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多胎妊娠、胎儿过大、产程延长等因素会加重损伤程度。产后尽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可采用电刺激治疗促进恢复。
3、肥胖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压,长期压迫膀胱和尿道括约肌。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可缓解症状。
4、慢性咳嗽长期咳嗽导致腹压反复升高,削弱尿道括约肌功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尝试咳嗽前主动收缩盆底肌以减少漏尿。
5、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压力降低。这种情况可能伴随阴道干涩、尿频等症状。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尿道黏膜状态,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剧烈跳跃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及时更换护垫预防感染。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就医评估,中重度患者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治疗。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