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常见药物主要有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醋酸乌利司他片等。紧急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干扰受精卵着床等方式发挥作用,但不可作为常规避孕手段,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
1、左炔诺孕酮片左炔诺孕酮片是一种单孕激素制剂,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该药物通过抑制促黄体生成素峰值延迟排卵,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穿透。适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可能出现恶心、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片属于抗孕激素制剂,通过竞争性结合孕酮受体阻断孕酮活性,干扰子宫内膜转化从而阻止受精卵着床。需在性生活后120小时内服用,避孕成功率较高。部分使用者会出现子宫异常出血、头晕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
3、醋酸乌利司他片醋酸乌利司他片是选择性孕酮受体调节剂,能有效抑制或延迟排卵并改变子宫内膜环境。服药时间窗为无防护性交后120小时内,对体重超过75kg者效果可能降低。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腹痛,有血栓病史者需谨慎使用。
4、复方炔诺孕酮片复方炔诺孕酮片含炔雌醇和炔诺孕酮两种成分,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轴抑制卵泡发育。需在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服药后可能出现呕吐、月经紊乱等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双炔失碳酯片双炔失碳酯片通过影响输卵管蠕动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发挥避孕作用,适用于72小时内紧急避孕。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后可能出现阴道点滴出血。该药物与利福平等肝酶诱导剂合用时会降低药效。
紧急避孕药使用后应密切观察月经情况,若延迟超过1周需排除妊娠可能。建议采用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常规避孕方法,每年使用紧急避孕药不宜超过3次。服药后出现严重腹痛或大量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有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病史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辅助避孕决策,避免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造成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