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四种类型。
1、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因可能与长期高血压、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治疗需控制心力衰竭进展,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心功能。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壁异常增厚,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类。典型症状有胸痛、晕厥和运动耐量下降,可能与肌节蛋白基因突变相关。治疗重点在于改善舒张功能,常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剧烈运动可能诱发猝死,患者应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
3、限制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舒张功能受限为特点,多由心肌淀粉样变性或心内膜纤维化导致。临床表现类似缩窄性心包炎,可见颈静脉怒张和肝肿大。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部分病例需行心内膜剥离术。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较低。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被脂肪纤维组织替代,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青年患者可能出现运动相关猝死,与桥粒蛋白基因突变有关。治疗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有限。建议患者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筛查。
心肌病患者需保持规律随访,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饮食宜采用低盐低脂配方,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通常推荐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