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产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秀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产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