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瘙痒症怎么治疗

3.27万次浏览

刘福强 副主任医师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伴瘙痒症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皮肤护理、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糖尿病伴瘙痒症通常由高血糖刺激神经、皮肤干燥、真菌感染、微循环障碍、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持续高血糖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需通过饮食调整和降糖药物稳定血糖水平。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避免精制糖摄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胶囊等降糖药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值。

2、外用药物

针对局部皮肤干燥或炎症反应,可使用尿素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外用药。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需连续使用抗真菌药物2-4周,伴有湿疹样改变时可短期应用弱效激素药膏,涂抹后需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灼热感等不良反应。

3、口服药物

顽固性瘙痒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合并神经病变者可尝试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用药期间需注意嗜睡、头晕等副作用,避免与镇静类药物联用。

4、皮肤护理

每日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清洁,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乳。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羊毛等易致敏材质摩擦皮肤。夜间瘙痒明显时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

5、中医调理

阴虚血燥型可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肤型可选龙胆泻肝汤,中成药如润燥止痒胶囊、肤痒颗粒等需辨证使用。配合耳穴压豆选取肺、内分泌等穴位,或采用当归、白鲜皮等中药煎汤外洗,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

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需每日检查足部及皮肤皱褶部位,发现破溃及时消毒处理。建立血糖监测记录与瘙痒程度评分表,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热的水烫洗皮肤,冬季可增加空气加湿器使用。若瘙痒持续加重伴皮肤溃烂、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查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