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酒后胃出血第一次出血通常不能自愈,需及时就医处理。酒后胃出血可能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
酒后胃出血多因酒精刺激导致胃黏膜损伤或原有消化道疾病加重。酒精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酸分泌,引发黏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出血。初次出血时若出血量少,可能仅表现为黑便或轻微呕血,但胃黏膜损伤仍在持续,存在再次大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受酒精影响,出血难以自行停止。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程度,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或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
若酒后胃出血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失血性休克或穿孔。酒精会掩盖疼痛感,患者可能低估出血严重性。长期饮酒者常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此类出血量大且凶险。部分患者出血后继续饮酒,导致黏膜修复受阻,形成恶性循环。出血期间进食不当也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如误食粗糙食物可能划破脆弱血管。
酒后胃出血后应严格禁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小米粥、藕粉等温和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建议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若阳性需规范根除治疗。长期饮酒者需评估肝功能,必要时戒酒并接受专科治疗。出现呕血、晕厥等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不可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