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多汗是怎么回事

7934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孩多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多汗通常表现为头部、手足等部位出汗量明显增多,可能伴随易怒、食欲下降等症状。

1、生理性因素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汗腺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剧烈活动或进食后容易出现多汗现象。家长需注意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选择透气棉质衣物,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该情况无须特殊治疗,随年龄增长多可自行缓解。

2、环境因素

穿着过厚衣物、室内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都可能导致多汗。建议家长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夏季使用空调调节室温至26摄氏度以下,冬季避免过度使用电热毯。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每日开窗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

3、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慢性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盗汗症状。结核病多伴随低热、消瘦,慢性扁桃体炎常合并咽痛、打鼾。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可能出现多汗伴心悸、体重下降,糖尿病可引发多汗伴多饮多尿。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及血糖,甲亢可选用甲巯咪唑片,糖尿病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家长应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遗传代谢性疾病

苯丙酮尿症、糖原累积病等遗传病可能导致代谢异常性多汗。苯丙酮尿症患儿汗液常有鼠尿味,需终身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建议新生儿期完成遗传病筛查,确诊后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或酶替代治疗。

家长应记录孩子多汗的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中暑。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小米、瘦肉等食物,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每日饮水量,3岁以上儿童建议每日饮用1000-1500毫升白开水。若多汗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至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夜间盗汗明显者建议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排除结核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