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打针不退烧,

4.55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发烧打针不退烧可能与药物选择不当、病原体耐药性、非感染性发热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感染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未覆盖致病菌、脱水影响药物代谢、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或存在隐匿性感染灶。需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调整治疗方案。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或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单纯使用抗生素可能无效。此时需配合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或对症退热治疗。细菌感染若未覆盖致病菌,如支原体肺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效果不佳,需更换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严重脱水会导致血液循环量不足,肌注或静脉给药后血药浓度难以维持,表现为退热效果差,需先补液再给药。

免疫系统疾病如成人Still病或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常规退热针难以起效,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控制原发病。隐匿性感染如骨关节结核、肝脓肿等局部病灶未清除时,发热症状会持续存在,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后行引流或抗结核治疗。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布鲁氏菌、伤寒杆菌等引起的发热具有周期性特点,退热针仅能短暂缓解,需规范完成数周抗菌疗程。

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时,建议完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检查。注意记录发热热型与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采用温水擦浴辅助物理降温。若出现意识改变、皮疹或抽搐等危重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儿童患者家长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必要时更换静脉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