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宝宝缝针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观察愈合情况、限制活动以及合理饮食。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伤口、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红肿渗液情况、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
缝针后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消毒液轻柔清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避免伤口长时间浸泡。若敷料被污染或浸湿,应及时更换。清洁过程中不要用力擦拭缝线部位,防止线结松动。
愈合期伤口可能出现瘙痒感,家长需给宝宝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导致缝线脱落或继发感染。婴幼儿可穿长袖衣物遮盖伤口。若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但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根据医生建议的频率更换无菌敷料,通常1-2天更换一次。更换时观察伤口有无异常分泌物,操作前需洗手并消毒。若使用胶布固定,应沿毛发方向粘贴以减少撕脱疼痛。特殊部位如关节处可用弹性绷带固定,但需保持适度松紧度。
正常愈合过程中伤口可能出现轻微红肿,若持续加重或出现黄色脓液、发热、异味等症状,可能提示感染。缝线周围出现明显血肿或缝线崩开时,需立即就医。头面部伤口需特别注意是否影响五官功能。
术后1-2周内避免跑跳、游泳等可能拉扯伤口的活动。四肢伤口可适当抬高减轻肿胀。学步期幼儿需专人看护防止跌倒。伤口完全愈合前不建议参加集体体育活动,拆线后仍需保护伤口2-3周。
缝针后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促进组织修复,同时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遵照医嘱按时复查,头面部伤口5-7天拆线,躯干四肢7-10天拆线,关节部位需延长至10-14天。恢复期间出现发热、伤口剧痛或异常渗出等情况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