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表现是什么

1313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厌食症的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拒绝特定食物、情绪波动等。小儿厌食症通常由喂养不当、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

1、食欲减退

患儿对食物兴趣明显下降,表现为主动进食意愿降低,甚至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缺乏兴趣。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观察孩子每日进食量变化,若持续超过1周无明显改善,建议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锌缺乏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

2、进食量减少

每餐实际摄入量显著低于同龄儿童标准,可能出现咀嚼缓慢、含饭不咽等行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表现为身高体重曲线增长停滞。家长可记录孩子3天饮食日记,对比膳食指南推荐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醒脾养儿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3、体重增长缓慢

连续2-3个月体重增长幅度低于正常值,或出现体重下降。生长曲线百分位下降超过两个区间时需警惕,可能伴随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等体征。建议定期监测生长指标,排除慢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消化系统疾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4、拒绝特定食物

对某些质地、气味或颜色的食物产生强烈抵触,如拒绝食用蔬菜、肉类等。这种选择性进食易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等问题。家长应避免强迫喂食,尝试改变食物形态,如将蔬菜制成馅料,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多维铁口服溶液等营养素制剂。

5、情绪波动

进餐时出现哭闹、发脾气等抗拒行为,可能伴有咬勺、打翻餐具等动作。这种情况常见于家长过度关注进食或存在喂养焦虑的家庭环境。建议建立规律的进餐仪式,减少进餐干扰因素,对于存在明显焦虑症状的儿童,医生可能推荐小儿七星茶颗粒辅助调理。

家长应保持耐心平和的喂养态度,避免在餐桌上批评教育。每日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促进能量消耗,餐前1小时不提供零食饮料。食物制作注意色香味搭配,可尝试将食材切成趣味形状。定期测量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若持续2周以上进食量不足推荐量的50%,或伴随呕吐、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到儿科或儿童营养门诊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