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后缩的原因及矫正方法有哪些

7934次浏览

李胜锋 主治医师

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下颌后缩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习惯、外伤、颞下颌关节紊乱、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正畸治疗、功能矫治器、正颌手术、颏成形术、肌功能训练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

下颌后缩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存在下颌发育不足时,子女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较高。这类情况需早期干预,儿童时期可通过功能矫治器如肌激动器引导颌骨发育,成年后可能需要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

2、不良习惯

长期口呼吸、吮指、吐舌等习惯可能导致下颌位置异常。这类情况可通过肌功能训练纠正,如舌体上抬练习、唇肌闭合训练等,配合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如舌刺矫治器。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训练过程。

3、外伤因素

颌面部外伤可能导致髁突骨折或生长中心受损,影响下颌发育。急性期需通过颌间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后期出现下颌后缩可考虑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严重者需采用牵张成骨术促进骨再生。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炎可能导致下颌功能性后缩。可通过关节腔冲洗、咬合板治疗缓解症状,配合正畸治疗调整咬合。若存在严重关节结构破坏,可能需关节成形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正。

5、颌骨发育异常

先天性颅颌面发育异常如Pierre-Robin序列征可能导致严重下颌后缩。婴幼儿期需保持气道通畅,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前移下颌骨,常用术式为双侧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需长期保持咬合稳定。

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呼吸方式,避免单侧咀嚼或托腮等加重下颌负担的习惯。儿童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颌骨发育异常。成年患者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张口训练和咬合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矫正效果。矫正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硬食物影响矫治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