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流脓怎么回事

7934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宝宝耳朵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湿疹、鼓膜穿孔、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抗过敏治疗、鼓膜修复手术、异物取出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因洗澡进水或掏耳损伤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道红肿、黄色脓性分泌物伴疼痛。家长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脓液,避免宝宝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于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耳痛、发热及黄绿色脓液。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体温变化,避免呛奶。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等口服抗生素,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

3、耳部湿疹

过敏体质宝宝耳廓或耳周皮肤可能出现红斑、渗液,抓破后合并感染流脓。家长需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医生可能建议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

4、鼓膜穿孔

外力撞击或中耳炎恶化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现血性脓液和听力下降。家长切忌自行冲洗耳道,应防止污水入耳。小穿孔可通过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自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修复。

5、异物刺激

幼儿将玩具零件、食物等塞入耳道后,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化脓。家长发现异物时不要强行掏取,应立即就医。医生会在耳镜下用耵聍钩取出异物,并用硼酸冰片滴耳液消炎,必要时使用头孢丙烯分散片预防全身感染。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用尖锐物品给宝宝掏耳,洗澡时可用防水耳贴保护。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减少辛辣饮食,奶粉喂养宝宝注意正确姿势以防呛奶。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尘螨。若宝宝频繁抓耳、哭闹或伴随发热呕吐,须立即前往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损伤或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