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十岁儿童晚上睡觉咬牙可能与精神紧张、肠道寄生虫感染、牙齿咬合异常、缺钙、睡眠呼吸障碍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孩子日常表现,必要时就医排查病因。
学习压力或家庭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儿童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夜间磨牙伴随多梦易醒,日间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通过亲子交流缓解焦虑,睡前进行温水泡脚等放松活动。若持续存在可考虑心理疏导,但不建议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
蛔虫等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神经系统引发磨牙。可能伴随脐周疼痛、食欲异常等症状。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
乳恒牙交替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咬合紊乱。表现为晨起面部肌肉酸胀,牙齿磨损明显。需口腔科检查确认,必要时制作咬合垫。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维护。
生长发育期钙需求增加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能伴有多汗、枕秃等表现。可通过骨密度检测评估,遵医嘱补充碳酸钙D3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每日保证300毫升奶制品摄入,适当晒太阳。
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缺氧可能引发代偿性磨牙。常伴有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耳鼻喉科进行睡眠监测,确诊后可能需要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或手术干预。保持卧室空气流通,避免仰卧位睡眠。
家长应记录孩子磨牙频率和伴随症状,保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活动,创造安静睡眠环境。若磨牙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牙齿损伤、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夜间可尝试给孩子佩戴医用硅胶牙套保护牙齿,但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