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老觉得大便拉不干净可能与直肠刺激、肠道炎症、盆底肌功能障碍、痔疮或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直肠内残留粪便或异物可能持续刺激黏膜,产生排便不尽感。常见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饮水过少导致粪便干结,也可能与直肠脱垂等结构异常有关。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炎症性疾病会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引发里急后重感。通常伴随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确诊需结肠镜检查,治疗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剂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使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分娩损伤或长期便秘可能导致盆底肌群协调异常,表现为排便时肌肉反向收缩。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改善,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肛提肌,必要时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缓解肌肉痉挛。
内痔脱垂或外痔水肿会占据肛管空间,产生阻塞感和排便不净。伴有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轻症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消肿止痛,中重度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或血栓外痔剥离术。
内脏高敏感性会导致直肠对少量粪便产生过度反应,多见于焦虑人群。症状常与进食相关,可伴随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治疗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改善肠道动力。
日常应注意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促进结肠反射,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体重下降、夜间排便等警报症状,应及时进行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长期久坐人群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避免盆腔静脉淤血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