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肠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等。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胃肠炎早期常见胃部不适感,可能伴随反复干呕或呕吐胃内容物。病毒性胃肠炎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细菌性感染可能含有黄绿色胆汁。婴幼儿呕吐时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成人可少量饮用淡盐水缓解症状。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需警惕消化道出血。
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状,诺如病毒感染可见白色絮状物,细菌性肠炎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持续腹泻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破损,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厕纸擦拭。
病毒性胃肠炎常见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细菌性感染可能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中毒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发热期间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时避免酒精擦浴,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退热。
炎症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厌食、早饱感等症状。急性期建议暂停固体食物,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强迫进食,哺乳期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减少单次喂奶量。
频繁吐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门塌陷。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居家可观察皮肤弹性测试,捏起手背皮肤回弹超过2秒提示脱水。
胃肠炎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暖,恢复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苹果、山药粥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胃肠。建议分次少量饮用温水,每日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不超过1000毫升。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或婴幼儿6小时内无尿,需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患病期间避免为他人准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