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

7934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调整饮食、服用抗生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补充益生菌、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由共餐传播、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胃黏膜损伤、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可适量食用西蓝花、大蒜、酸奶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共餐传播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日常建议分餐制,餐具定期煮沸消毒。

2、服用抗生素

临床常用四联疗法包含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卫生条件差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臭、反酸等症状。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3、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创造不利于细菌生存的环境。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特定抗生素同服影响药效。

4、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黏膜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益生菌与抗生素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破坏。

5、中医调理

黄连、黄芩、蒲公英等中药配伍可辅助抑菌,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通常表现为胃部灼热感、贫血等症状。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胃肠功能。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治疗结束后4-8周应复查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日常注意手部卫生,家庭成员建议同步筛查。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等急症需立即就医,未经规范治疗可能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