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退行性变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劳损、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外伤等因素引起。腰椎退行性变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缺陷可能导致椎间盘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加速腰椎退变进程。这类患者可能较早出现腰痛伴晨僵,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延缓退变,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重体力劳动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会使腰椎负荷过重,导致肌肉韧带慢性损伤、小关节增生。常见于搬运工人或伏案工作者,表现为反复腰酸胀痛,活动后加重。建议调整工作姿势,每小时起身活动,疼痛期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
随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纤维环破裂后可引发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典型症状为放射性下肢痛,咳嗽时加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绝经后女性或钙摄入不足者易发生椎体骨量减少,微骨折导致椎体变形、椎间隙狭窄。多伴身高缩短和夜间隐痛,需补充碳酸钙D3片和阿仑膦酸钠片,佩戴腰围防止椎体压缩性骨折,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
急性暴力损伤如坠落伤、车祸伤可直接破坏腰椎稳定性,加速椎体边缘骨赘形成。伤后可能出现持续性腰痛伴活动障碍,早期需制动并服用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后期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脊柱稳定性。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日常应睡硬板床,避免弯腰搬重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饮食注意补充牛奶、鱼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若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神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