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小孩子中耳炎一般好治,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中耳炎主要有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类型,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下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不安。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多数患儿用药3-5天症状明显缓解,但需完成7-10天疗程以防复发。
分泌性中耳炎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积液,表现为耳闷、听力减退但无剧烈疼痛。轻症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吹气球等促进咽鼓管开放,积液持续2-3个月未吸收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有关,需耳鼻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鼓室成形术。极少数耐药菌感染或合并乳突炎等并发症时治疗难度增加,但通过细菌培养指导用药仍可控制。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或滴药。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避免长期积液影响语言发育。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