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高血压病史肿瘤治疗后为什么血压升高

5.65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无高血压病史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压升高,可能与化疗药物副作用、肿瘤相关激素分泌、肾功能损伤或长期应激反应有关。血压升高的原因主要有化疗药物毒性、肿瘤压迫肾血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慢性疼痛刺激以及治疗相关水钠潴留等因素。

1. 化疗药物毒性

部分化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继发性高血压。这类药物性高血压通常表现为舒张压显著升高,可能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必要时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调整化疗方案或联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2. 肿瘤压迫肾血管

腹膜后肿瘤或转移灶压迫肾动脉时,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这种情况多见于肾癌、淋巴瘤等肿瘤类型,特征为突发性血压升高伴腰背部疼痛。通过肾动脉超声或CT血管造影可确诊,治疗需优先处理原发肿瘤,必要时采用血管成形术或使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等肿瘤异常分泌儿茶酚胺或皮质醇,会引起内分泌性高血压。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伴心悸、多汗,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检测可辅助诊断。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需用盐酸酚苄明片控制血压波动。

4. 慢性疼痛刺激

肿瘤骨转移或术后神经痛等持续性疼痛,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这种类型多表现为收缩压轻度升高伴心率增快,完善疼痛评估后,需规范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镇痛药物,同时可考虑普萘洛尔片控制交感兴奋。

5. 治疗相关水钠潴留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或静脉营养支持可能导致体液潴留,增加循环血量引发高血压。常见于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患者,表现为晨起面部浮肿伴血压波动。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联合呋塞米片利尿治疗。

肿瘤治疗后血压升高需定期监测早晚血压值,记录波动规律。饮食应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芹菜、香蕉等富钾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日30分钟步行,睡眠不足会加重血压波动。所有降压药物均需在肿瘤科与心血管科医生共同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出现血压超过180/120毫米汞柱或伴剧烈头痛时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