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治疗耳鸣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声音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耳鸣可能与噪声暴露、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干预措施。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有助于缓解血管痉挛性耳鸣,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可减轻内耳水肿。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时需使用防护耳塞。保持规律作息,睡前进行冥想或温水泡脚可改善因焦虑加重的耳鸣症状。
白噪声发生器通过播放雨声、海浪等环境音可掩蔽耳鸣,每日使用1-2小时。听力下降者验配助听器可放大外界声音,降低耳鸣感知强度。习服疗法采用宽带噪声刺激,需在听力师指导下进行3-6个月训练,逐步重建听觉中枢过滤功能。
甲钴胺片可修复受损听神经髓鞘,改善糖尿病性耳鸣。盐酸倍他司汀片通过调节内耳微循环,缓解梅尼埃病相关耳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但需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灾难化思维,减少对耳鸣的过度关注。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控制肌电活动和皮肤电反应,降低自主神经兴奋性。团体治疗可分享应对经验,建议每周参与1次,持续8-12周。
听神经瘤引起的耳鸣需行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耳硬化症患者可考虑镫骨撼动术改善传导性耳鸣。搏动性耳鸣若确诊为颈静脉球高位,可能需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手术适应证需经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多学科评估。
耳鸣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避免用力擤鼻和潜水等可能加重耳压的行为。建议记录耳鸣日记,包括发作时间、强度和伴随症状。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若出现听力骤降、眩晕或面部麻木,须立即就医排查听神经瘤等器质性疾病。建立规律的声音环境,如使用加湿器维持背景白噪声,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耳鸣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