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栓能否完全消除取决于血栓类型、形成时间及治疗时机。急性期血栓通过规范治疗可能完全溶解,陈旧性血栓通常难以完全消除但可有效控制。
急性血栓形成初期,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形成纤维蛋白网。此时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尿激酶注射液等溶栓药物可降解纤维蛋白,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血管再通概率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发病72小时内接受导管溶栓治疗,部分患者血栓可完全消失。肺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后,早期行经皮肺动脉碎栓术联合溶栓药物,也有机会实现血管完全再通。
血栓机化期开始后,纤维蛋白与血管壁发生粘连,成纤维细胞侵入形成结缔组织。此时溶栓药物难以渗透,治疗重点转为预防扩展。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增长,但已形成的陈旧性血栓会逐渐钙化。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虽血栓未完全消除,但通过梯度压力袜治疗和踝泵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血液回流。心房颤动导致的左心耳血栓超过3个月未溶解时,需考虑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复发。
血栓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选择西蓝花、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K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急性胸痛或肢体肿胀加重时须立即就医,陈旧性血栓患者每6个月需复查血管超声。规范抗凝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出血风险,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每2小时活动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