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婴儿夜里哭闹不建议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土方法。婴儿夜啼可能由肠绞痛、饥饿、环境不适、睡眠倒退期或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腹部按摩等方法缓解。若持续哭闹伴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肠绞痛是婴儿夜啼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胃肠发育不成熟、乳糖不耐受或过敏有关。表现为固定时间哭闹、双腿蜷缩,可尝试飞机抱或顺时针按摩腹部。西甲硅油滴剂能缓解胀气,但须遵医嘱使用。饥饿性哭闹多发生在未按需喂养的婴儿中,哺乳后能安静入睡。环境因素如室温过高、衣物过紧或噪音干扰也会引发哭闹,保持26℃左右室温,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有助于改善。
部分传统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摇晃止哭可能引发婴儿摇晃综合征,酒精擦拭可能导致中毒。民间传言佩戴狗牙、朱砂等物品无科学依据,且存在误吞风险。若哭闹伴随拒奶、腹泻或皮疹,需排查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4-6个月睡眠倒退期会出现频繁夜醒,可通过建立固定作息缓解。
建议家长记录哭闹时间与伴随症状,优先采用科学护理手段。保持喂养规律,白天充分活动消耗精力,睡前进行温水浴和抚触。持续1周以上夜间哭闹或体重增长缓慢时,应到儿科就诊排除中耳炎、佝偻病等疾病。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或偏方,确保婴儿睡眠安全。